球洞改造前:這是一個中距離的右狗腿四桿洞,果嶺在一個較低的位置,從梯台看出的直線方向(從藍梯)約250 碼就會穿出去進到長草區,偏左除了是長草,還會進到樹林裡;開球如果偏右,除了也是樹林,還有可能會出界。一般正常的打法是拿球道木桿放到球道上,剩100 碼左右的距離上果嶺,這個地方的地勢比較平坦且是一個高地,再過去就是下坡球位。
球洞改造後:梯台再往後拉20 碼左右,擊球策略不變,只是開球要選擇較長的球桿來執行放點工作,長鐵桿變成混種桿,混種桿改成球道木桿,原先拿球道木桿的人,可能要改拿號木桿開球。梯台往後拉,讓原本對這洞有點遐想的人,只得放棄用開球木桿接越過右邊樹林攻果嶺的想法,按照球場的規劃動線前進。
老淡水球場的第2、第12與第13洞,難度順序分別是第17、第16與第8,現在距離是增加了,但可能也無法增加其難度;不過,至少是這座高齡近90歲球場的新改變!
每一年的美國名賽開打前,球場焦點大概都是修改了哪些部份;相對的,台灣名人賽舉辦了20年以來,幾乎沒聽過球場有何改變。今年,首次有三個洞做小拉長的修改,稱不上大改造,卻是將梯台退到最後的地方,每一洞都增加約15-20碼的距離,像是長了小尾巴。基本上,對打法策略影響不大。 除了三洞延長距離之外,第一洞的果嶺周圍也做了整平的修改,讓果嶺周圍的地形比較一致,草的品種也單一化。經驗老道的呂文德就表示,這對於果嶺邊的一切一推會很有幫助,以往的地形與草種都很複雜,錯失果嶺後幾乎都無法一切一推。
此外,呂文德也特別提到,打老淡水球場就像是打濱海球場,先要弄清楚風的風向。前九洞風勢沒那麼大,但是因為鄰近住宅區,亂風的情況很多;後九洞就完全受到海風的影響,且基本上,夏天是吹西南風,冬天吹東北風。除了風,某些洞以滾球方式攻果嶺的原則,跟濱海球場也很相似;像是第10洞的長三桿洞,打低球上去是4桿望3桿,打高球是5桿望4桿,第17洞也是一樣。意外吧?老淡水有濱海球場的特色。
接著,呂文德將親自帶領我們先行試打增長的這三洞,透過他的體驗來(之前也沒打過)解說不同之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