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 2007/9/11
標題: 高爾夫雜誌特別報導--三個長尾巴的洞
內容:


它,你就是台灣名人賽的冠軍,但是在綠袍加身之前,必須先通過老淡水的試煉。不過,今年它可是留長了草,也拉長了距離!

第21屆台灣名人賽暨三商盃高爾夫邀請賽,9月20-23日,在台灣淡水的台灣高爾夫俱樂部舉行

21年前,三商盃高爾夫邀請賽在翁肇喜先生與高爾夫前輩們的策劃下,正式在老淡水球場舉行,寫下台灣高爾夫比賽的新頁──由民間公司獨立來舉辦大型的職業賽,並與我們的國家公開賽,及後來的PGA錦標賽,而為台灣的三大賽,最盛時期還成為亞巡賽的三站,串聯成為亞巡賽的台灣月。

而今,台灣公開賽停辦,PGA錦標賽還在努力中(但早就退出亞巡賽),只剩台灣名人賽還在獨挑大樑,守住台灣與亞洲高爾夫的唯一接點。50萬美元的總獎金,在亞巡賽的比賽只能算作地方性比賽,不會有大球星前來角逐冠軍,即便是台灣的參賽球員也只有32名。有些唏噓,但也反應現今台灣的高爾夫現況。這一切看在催生者翁肇喜的眼中,是一種不能放下的責任,因為只要斷掉,就會有理由不再辦,稍後他會親自說明這個日益沉重的責任。

儘管在比賽規模上台灣名人賽遇到瓶頸,所幸唯一的承辦場地台灣高爾夫俱樂部,今年在球場的設定與球道上都做了新的調整,除了是因應比賽,也是在提升球場的品質。淡水球場砸下重金請來日本的維護公司,從體質上修改球場,現在你到淡水球場打球,球道與果嶺的有顯著的差別。感覺像是換了草,事實上只是除去一些雜草,連粗草區的草也在單一化之中,讓球場的層次感更加明顯。當然也帶來更穩定的擊球回應,這些可是兩名日本維護員與台灣工作人員全心投入的成果。

至於球道的修改,這次在第2洞、第12洞與第13洞,都增加了一個新的職業梯台,讓三個洞的長度都增加約15碼左右,總數約在50碼左右,使得標準桿72桿的球場,總長度已經來到6901碼。想在淡水球場打出好成績?主要是講究聰明的進退。關於這一點,兩屆的名人賽冠軍、也是淡水球場出身的呂文德,他最深諳此道,等一下他將為我們解析新的三個洞,並分享他在老淡水的進退經驗。

 

標準桿4桿378桿-->404桿

球洞改造前:這是一個中距離的右狗腿四桿洞,果嶺在一個較低的位置,從梯台看出的直線方向(從藍梯)約250 碼就會穿出去進到長草區,偏左除了是長草,還會進到樹林裡;開球如果偏右,除了也是樹林,還有可能會出界。一般正常的打法是拿球道木桿放到球道上,剩100 碼左右的距離上果嶺,這個地方的地勢比較平坦且是一個高地,再過去就是下坡球位。

球洞改造後:梯台再往後拉20 碼左右,擊球策略不變,只是開球要選擇較長的球桿來執行放點工作,長鐵桿變成混種桿,混種桿改成球道木桿,原先拿球道木桿的人,可能要改拿號木桿開球。梯台往後拉,讓原本對這洞有點遐想的人,只得放棄用開球木桿接越過右邊樹林攻果嶺的想法,按照球場的規劃動線前進。

老淡水球場的第2、第12與第13洞,難度順序分別是第17、第16與第8,現在距離是增加了,但可能也無法增加其難度;不過,至少是這座高齡近90歲球場的新改變!

每一年的美國名賽開打前,球場焦點大概都是修改了哪些部份;相對的,台灣名人賽舉辦了20年以來,幾乎沒聽過球場有何改變。今年,首次有三個洞做小拉長的修改,稱不上大改造,卻是將梯台退到最後的地方,每一洞都增加約15-20碼的距離,像是長了小尾巴。基本上,對打法策略影響不大。 除了三洞延長距離之外,第一洞的果嶺周圍也做了整平的修改,讓果嶺周圍的地形比較一致,草的品種也單一化。經驗老道的呂文德就表示,這對於果嶺邊的一切一推會很有幫助,以往的地形與草種都很複雜,錯失果嶺後幾乎都無法一切一推。

此外,呂文德也特別提到,打老淡水球場就像是打濱海球場,先要弄清楚風的風向。前九洞風勢沒那麼大,但是因為鄰近住宅區,亂風的情況很多;後九洞就完全受到海風的影響,且基本上,夏天是吹西南風,冬天吹東北風。除了風,某些洞以滾球方式攻果嶺的原則,跟濱海球場也很相似;像是第10洞的長三桿洞,打低球上去是4桿望3桿,打高球是5桿望4桿,第17洞也是一樣。意外吧?老淡水有濱海球場的特色。

接著,呂文德將親自帶領我們先行試打增長的這三洞,透過他的體驗來(之前也沒打過)解說不同之處。

呂文德打法  
我不是長距離球員,這一洞我會拿3號木桿開,瞄左邊的那棵樹打過去,球會順著坡度回滾到球道上。正式的比賽會用右邊的果嶺,雖然是下坡,但常是逆風,可以加10碼來打第二桿。比賽的時候果嶺邊會留長草,一打歪會很難一切一推。
 

標準桿4桿544桿-->554桿

球洞改造前:後九洞的第一個五桿洞,跟第六洞一樣都是長距離的五桿洞,也都是往右轉的球道,果嶺周圍受海風的影響。球道的右邊是出界區,左邊的樹林沒事,只是無法取得好角度。開球大概都是往左半邊打,距離長的人再往中間修正。第二桿球位與角度如果不錯,就可以直攻果嶺。

球洞改造後:跟第12洞有些類似,最後方的這個新梯台都是直線往後拉,增加開球時的距離要求。策略上跟之前相同,開球瞄中間偏左打,但可能會讓中短距離的球員開不上球道第二層,看不清楚果嶺方向。

呂文德打法  
我絕對是拿開球木桿開球,瞄著球道中間偏左的側坡打;如果出現右側風,還必須瞄右邊樹林的左緣開,免得被吹到左邊的樹林之中。我在這一洞大概都是採三桿上的策略,且第三桿
也不會留太短,大概是100碼左右。如果這洞是吹順風,像是今天,我只剩下200碼的距離,長鐵桿就可以兩桿打上去了。
 

標準桿3桿147桿-->159桿

球洞改造前:老淡水最短的三桿洞,果嶺高起來、四周都是沙坑包圍,上果嶺且停下來是唯一的安全之路。這一洞的難度在於觀察風勢,從梯台至果嶺整個洞都被樹林給包覆,會形成惱人的旋渦風,加上右側的高樓住宅區林立,讓風向變化更大。

球洞改造後:原本是在考驗鐵桿的距離與方向控制,往後拉15碼左右,球員可能要動用到中鐵桿。方向上與原本的梯台差不多,果嶺像是馬蹄形,旗竿插在左或右也會影響到打法與用桿,但基本上不宜打太高,樹上方的風很難意料。

呂文德打法  
這一洞真的是風在作怪,1994我拿下名人賽冠軍時,就是在這一洞幸運地擺脫謝錦昇,他打的時候正好是逆風而短少很多,我剛好閃過風的影響。這一洞通常是正逆風,碼數至少要加10碼,看你打的但到高度;如果沒風,也要將碼數打足才行。
 
 
 

 

 
 
 
財團法人臺灣名人賽高爾夫運動振興基金會
地址:台北市建國北路二段145號
TEL:(02)2503-1111   FAX:(02)25057425
Copyright © 2007 The Mercuries Corpor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本站建議使用Google Chrome瀏覽器,最佳瀏覽解析度:1024*768